据《劳动报》报道,近5年间,得益于众多共享技能型平台的产生,灵活就业者的种类不断丰富,市场上灵活用工覆盖领域逐渐扩大。
上海灵活用工占比高
劳动报记者从上海外服集团的《灵活用工业务现状与趋势报告》获悉,从行业上看,灵活用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12.9%)、互联网行业(11.2%)和批发零售行业(9.5%);从岗位上看,灵活用工使用率高的岗位依次为前台(49.6%)、IT人员(46.12%)和办公室行政人员(45.69%)。从地域上看,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灵活用工比例高,全国一半以上的灵活用工出现在这三座城市(57.5%),其中,又以上海高(35.9%)。
市场上的灵活用工岗位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通用型岗位”,即各行业、各领域都会设置的具有支持性、管理性和职能性的岗位;另一类是“专业型岗位”,即需要特定行业背景或职业技能的岗位。
报告显示,近七成(68.5%)企业选择在通用型岗位上采用灵活用工;而以往企业更青睐直接雇佣的专业型岗位,如今的灵活用工比例也已近半数(44.8%)。由此可见,企业对灵活用工的接受程度正在不断提升,灵活用工的岗位范围也在日益扩大。
从学历上看,在专业型岗位中,高学历人才集聚,硕士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达到19.25%;在通用型岗位中,本科以上学历员工也已超过半数,达到51%。从年龄上看,无论是通用型岗位还是专业型岗位,都更青睐年轻员工,两类岗位40岁以下员工比例均超过了80%。
存在岗位高端化趋势
全球专业招聘公司米高蒲志(中国)董事总经理彼得·史密斯指出,“以前人们对灵活用工存在误解,认为灵活用工形式只存在于初级的事务型职位中,而绝大多数围绕着薪酬、职业发展和平台的担忧皆来源于此。”
可新调查却发现,企业招聘的灵活用工人才大多为中高层管理人员,有时甚至是领导层人员。调研还发现,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兴起,企业对一些专业技能的中高端岗位要求相对较多,需求量也比较大。在这些领域中,专注灵活用工的专业人才是比较短缺的,需要专业顾问在市场上帮助企业搜寻。
全球专业招聘集团瀚纳仕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兰熙蒙(SimonLance)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眼下,中国的灵活用工就业人群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类领域:
一方面是以生活服务型岗位及劳动密集型岗位为主的蓝领群体;另一方面是科技发展所需要的中高端技术类岗位,包括IT人员、人工智能开发人员、系统工程师等等;此外还有专业性较强的辅助型职能岗位,例如HR、律师、财务等领域的资深就业者也是灵活用工的积极尝试群体。
利于女性、退休人士等就业
细分来看,兰熙蒙认为对女性来讲,灵活用工能有效地减少职场性别歧视,推动性别平等。女性生育是职场的一道坎,很多企业在招聘初期就对已婚未育女性存在歧视,生怕一旦生育,数个月的产假会影响工作。而现在的趋势是,不少企业会通过招聘灵活就业者来填补女性员工产假期间的用工需求,这样,女性员工在生育期间也就减少了顾虑。
他还提到,不少拥有三、四十年工作经验、已经退休却身强力壮的专业人士亦是灵活用工的主力人群。“他们累积了多年的专业经验,不让他们发挥是很浪费的,”他补充,“但是他们又不想做全职的工作,因为太辛苦。在这种情况下,做灵活用工项目可以贡献他们的所长,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不与社会脱节。”